“小时”变“分钟”创下新速度

发布日期:2020-05-18 发布来源:中交三航局厦门分公司 浏览量:641

   “海上风电沉桩施工需要的条件太多了,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每次打桩都是一次博弈,可谓是看天吃饭啊。”三航局厦门分公司承建的中广核平潭大练海风电项目部总工张祖涛忍不住感慨道。

   中广核平潭大练海上风电项目一期共有18台单桩基础及20台风机安装工程。平潭海峡风波之“险”与百慕大、好望角齐名,是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因其海底地形复杂、海洋水文条件恶劣,被业界公认为国内建设难度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

  “海上施工面临最大的考验就是自然气象的种种变化。”项目经理陈春从事施工项目已有多年,但面对“喜怒无常”的海上天气仍是束手无策。由于作业海面开阔,海上的风速要比陆上风速高上许多,加之东南沿海夏季台风和冬季季风期的影响,导致海上鲜有静风期。

  

  “海上作业固然困难,但同时可作业窗口期也极短,面对双重压力,我们不仅要和自然抗争,实质上更是与时间赛跑。”据项目部收集的数据显示,一年中的可作业天数大约仅有100天。项目部总工张祖涛忧心忡忡,每当出海作业时,就少有睡过安稳觉的时候。单桩基础普遍采用振动锤陈设辅助平台来进行定位沉桩,而搭设一个辅助平台需要6根辅助桩,在对钢管桩进行插打前,首要完成的任务是将振动锤套入辅助桩中,由于受涌浪影响,打桩船难以控制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一根桩就需耗费2小时的时间。这可急坏了项目部的成员,要知道海上作业分秒必争,最短的窗口期仅有2~3天,白白浪费12个小时的时间在套锤这一工序上,很有可能错过同一窗口期沉桩的黄金时间。 

  要提高套锤效率,首要是将影响因素“揪”出来。经过现场验证,项目副经理余雪宝发现,30多米的高空套锤动作在涌浪的影响下,钩头和振动锤上下左右摆动的幅度可达3米,而振动锤夹具捕捉到钢管桩管壁需要达到厘米级,这样的巨大误差对于精度极高、容错率极低的套锤动作来说是相当致命的。

  “这跟我们使用的施工工艺有很大的关系。”项目总工张祖涛一语抓住症结。原来项目部一直采用缆风绳对振动锤进行定位,通过在不同方向上设置缆风绳用人力控制减小振动锤在高空的摆动幅度。“那可是30多米的高空啊,视力再好的人在地面指挥操作都会产生视觉误差,现在看来这个方法确实是过于老旧了。”一是旧的施工工艺效果不佳,受自然条件影响太大,套锤只能碰碰运气,仍是处于被动的境地。再者从安全角度考虑,施工的时间越长,振动锤与辅助桩碰撞的次数就越多,危险系数逐步上升,这也是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这更让张祖涛坚定了摒弃原有旧工艺的想法。

  为了能更安全快速地完成套锤这一工序,项目部集思广益,专门成立了QC小组,加班加点地不断提出改进方案。“既然振动锤夹具开口小,为什么我们不能反其道而行之,不采用夹的形式,而是真正地将它套入钢管桩中?”张祖涛提出疑问,但如何将这个设想落地实施又是一个难题。

  

  在推翻了无数设计图纸后,张祖涛终于敲定了最终的可行方案,那便是在振动锤的夹具上焊接一种导向装置。这个导向装置其实仅为两块导向钢板构成,通过将导向板的尖端伸入钢管桩中,导向板会自动将管壁导入夹具内,避免了振动锤与桩壁碰撞的概率,既增加了安全系数也减少了设备的损耗,并且起重下放的精度要求也由原来的厘米级降低到米级,这为现场的指挥吊装人员降低了操作难度,实现精准套锤,大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太了不起了,你们这个新工艺效率也太高了!”中广核项目监理在参观新工艺实施落地的第一次沉桩现场施工中不禁大呼赞叹道,原来需要2个小时的单桩套锤而现在仅使用了10分钟就成功“吻合”,小小的改造却带了巨大的成效,令人忍不住交口称赞。

  从碰运气到精准套桩,从看天吃饭到事在人为。面对业主和监理的一致好评,张祖涛笑得有些腼腆。一台风机的建成,背后耗费的是建设者们无数的心血,只为了能给万家带去灯火。“最近海上施工作业工期紧,已经好久没有回过家了,但想到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又觉得很满足。”他看着远处的霞光映衬着甲板上忙碌的身影,心里生出的却是最朴素的心愿。 (厦门分公司 卓臻)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平江路139号     电话:021-64030607

技术支持: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