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的爱国情怀——记缅甸归侨的外公

发布日期:2019-10-17 发布来源: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浏览量:4984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这首《我和我的祖国》是外公生前最喜欢听的歌曲。它以最真挚朴实的词调唱出了海外侨胞对于祖国的深深依恋和思念。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当我这个沾着“侨亲”的归侨后代从电视机里再次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曲时,更是别有一番感触。

  我的外公是生活在缅甸的第六代华人,自幼接受缅文和英文教育,却仍精通中文。每日晨光初照的6点,外公先被送至华文学校学习孔孟圣贤之道,9点半到3点半再去缅校学习缅文和英文,缅校放学后又继续回到华文学校学习,风雨无阻。为何外公稚嫩的肩膀上要肩负着如此重的学业?用我外祖母的话说,他们别无选择,这是他们的使命。原来,当时旧中国腐败无能,华人华侨在外地位低,得不到当地政府的保护,只能依靠类似“同乡会”的组织关照。外祖母希望外公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为中国人争口气。

  抗日战争爆发后,祖国内地纷纷掀起“抗日救国”的爱国运动。仰光的华侨自发组织了一系列爱国捐款、捐物活动。那时外公总是表现得最积极,不仅带头积极募捐支持祖国抗战,还毅然加入侨党(后来又加入缅甸共产党),与仰光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一起创办“进步读书会”,阅读众多新书、杂志。

  外公祖辈世代经商,家境还算殷实。但他却立志做“教书匠”,不求名利地位,立志发展华文教育,忠心耿耿地为缅甸华侨的文教事业服务。为了让更多的华侨华人子弟,特别是贫困学生能接受同等教育,他不惜放弃(仰光)华侨学校校长一职,长期辗转在小城镇的华侨学校任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国青少年,深受当地华人华侨的尊重和爱戴。

  可是好景不长,20世纪60年代,缅甸反动政府掀起反华排华大浪潮。外公所任教的曼德勒华侨中小学等百所私立学校列入国有名单,中文教育被取缔、中文报纸停刊被勒令、华商的商铺被禁止营业,无数的华侨无所依归,被逼迁移。在这危难时刻,祖国母亲伸出了护侨援手,陆续派出了多艘船只迎接一批又一批爱国华侨回国,这其中包括我的外公。当时亲戚朋友极力劝阻外公回国,认为外公一家在缅甸生活无忧,为何要回国?而外公的目的只有一个:我是中国人!一定要让我的后代回到自己的祖国学习中国文化!”

  就这样,外公怀着对祖国的赤子之心,携妻带子登上回国的邮轮,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半个多世纪以来,外公和祖国一同经历了新中国成长路上的酸甜苦辣,从一个懵懂的爱国归侨青年,成长为一位致力文教工作和为侨胞服务的专家学者。在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大背景下,外公越来越被重视、陆续被安排担任市侨联副主席,省侨联常委、全国侨联委员会,市政协港澳台委副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有时也会应邀到北京开会,这对他老人家来说,是莫大的殊荣及肯定。

  而我这个“侨三代”在这样一个爱国归侨的家庭里成长,总会耳闻目染,感受到祖辈们的赤子丹心和为祖国献身的无悔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奉献出自己一份应有的力量。2011年我大学毕业来到了中交三航局厦门分公司。外公得知后激动地拉着我的手告诉我,上世纪六十年代,母亲还在厦门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学习工作时,只有高集海堤是厦门唯一衔接岛陆的跨海通道。每当要去集美时,母亲都得由岛内踩着自行车跨海堤过去,费时又耗力。多亏了三航,让厦门的城市交通实现跨越发展,先是厦禾路拓宽改造,后来加建了BRT(快速公交),仙岳路立交、成功大道、现又开通了地铁一号线,今年年底二号线也将建设完成,现在的厦门岛真是天堑变通途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国强则侨兴。身为归侨的后代,我会加倍珍惜这份侨缘,沿着祖辈的足迹,弘扬侨的情怀,传承侨的基因,继续书写属于新时期归侨侨眷的追梦历程与家国情怀!(厦门分公司 郑思婕)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平江路139号     电话:021-64030607

技术支持: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