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守初心 本色担使命

发布日期:2019-10-10 发布来源: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浏览量:4869
郑炜长了一张和气的脸­,话虽不多,却不给人沉默的压抑感。2002年,同济大学硕士毕业的他进入了上海港湾院检测公司工作,没有想到,这一待就是十几年,将宝贵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艰苦枯燥的检测工作。
说起他曾经主持的大型项目、获得的许多荣誉,郑炜淡然笑笑,“都是本职工作而已。”可他不知道,能守住初心,十几年如一日脚踏实地的人,并不容易。在他,是平淡日常,在我们,则在平淡之中看见了不凡。
 
战春寒,斗潮汐,他在上海从南跑到北
2012年,为解决岸线紧张,老旧码头能力不足与物流需求增大、船舶大型化的矛盾,国家交通运输部发文,要对满足条件的老旧码头进行加固改造,提升码头能力。在加固改造前,需对码头现状进行检测和评估,为加固改造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经过争取,港湾院检测公司承接了上港集团上海地区100余个泊位的检测评估工作。
“我记得很清楚,项目正好在2012年1月1日元旦开始。”郑炜回忆起当时。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除了要参与项目投标、方案编制和项目策划等工作,他同时还担任了洋山港、罗泾港等近40个泊位的检测评估项目负责人。“其实对我们这样一家从六十年代即起步做检测工作的公司来说,就技术层面而言是没有什么难度的。这个项目的主要难点在于‘摊子’铺得大,地理战线长,需要协调的单位又多,加上必需配合码头作业时间,导致整个工期的时间都十分紧张。”那段时间,他与团队成员每日凌晨便随着升起的太阳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由于老码头并没有停止运作,每每有船停靠,或者进行吊装作业时,他们便得暂停检测,原地待命。除此外,他们还得跟潮汐“战斗”,等到退潮露出码头时,争分夺秒工作。与码头方面协调、与业主单位协调、与组内成员协调,“每天都忙得晕头转向,没有停下来的时候。”说起当时,郑炜揉揉眉头,没有想到看似寡言的他,在工作中却如此善于沟通交流。
由于工期紧张,每日码头作业完成后,他们便马不停蹄整理数据、形成报告,同步给设计公司以进行下一步工作。而从洋山港到罗泾港,在上海南北两头跑更是常态,为了节省时间,哪怕某个现场只是完成了一个小阶段需要略休整,郑炜也会跑到下一个现场去继续工作。因而,项目所在地虽在上海,郑炜却整整半年没有回家住过,坚持留守在现场,保障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工。
经过半年的攻坚战,在郑炜的带领下,项目组成员通力合作,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目标完成了各项工作,并提交了高质量的技术报告。最终,项目顺利获得交通运输部审批通过,检测评估工作获得了行业专家们的一致好评。之后,郑炜又梳理了港口老码头各类常见质量通病表现形式,形成详实的统计资料,为交通运输部码头耐久性影响因素和通病治理调查组提供了宝贵意见。
 
攻技术,守现场,他在连云港一驻三年
仅仅过去一年时间,2013年,郑炜又来到连云港,全身心“扎”进了连云港徐圩港区防波堤工程项目中,一待,又是三年。
由于此项目采用了全国首创的一种新型桶式基础结构形式,单体是3200吨钢筋混凝土薄壁式有盖无底的结构设计,其自浮稳定、负压下沉及结构-地基共同作用的机理尚无成熟案例借鉴,因此,大量的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流程需要监测数据作为验证和指导。“做项目时,我们对‘首创’二字都是又爱又怕,它是机遇,也是挑战。”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对挑战,郑炜从不退缩。
作为监测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前期的监测工作筹备阶段,郑炜便多次组织项目部成员对监测方案进行讨论优化,“在这薄薄的一层混凝土内壁上,要避开其本身的各类线路结构,尽可能多的安装传感器,同时,还要保证传感器的稳定使用,这是我们需要攻克的一个难点。”最终,通过艰苦的技术攻关,项目组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为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监测设备选型阶段,以数据准确可靠为第一目标,引进了众多国际、国内最先进、最精密的监测设备。依托前期方案,项目组首次在新型薄壁结构中安装了近400个各类型的监测元器件,并成功实现了外海工程无人值守的远程无线自动观测,为工程自出运、到现场安装和长期运营各个工况,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尤其是在工程试验性施工阶段,大量监控数据实时稳定地回传至监控中心,保障了施工安全,同时也为设计施工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在直立堤试验段埋设的传感器,最终存活率超过了90%,连续观测至今,监测数据依然保持准确、稳定。
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中,作为项目负责人,郑炜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长期坚守在施工现场,克服寒、暑、潮汐等一切艰苦条件,坚持按照相关技术文件完成监测工作。“要把技术服务质量放在首位,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提供高质量技术服务。”两个“要”字,把郑炜的认真、负责体现得淋漓尽致。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炜在该监测项目中进行的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同时,基于对该项目的贡献,他于2015年被连云港总工会授予“优质服务奖”。
 
带徒弟,转岗位,他在工作中越战越勇
从东海大桥工程到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从象山港跨海大桥工程到徐汇滨江亲水平台改造工程……十多年来,郑炜主持负责了许多重大项目质量检测、监测,为检测公司和港湾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曾先后获得上海港、上海市建设工程行业协会先进工作者称号,中交三航局生产者称号和港湾院四优党员示范岗称号。
荣誉并没有让他停下前进的脚步,在工作之余,郑炜十分注重职业技能和个人技术水平的提升,工作多年来,先后获得水运、公路、铁路、市政工程等领域软土地基、桩基结构、原材料等专业从业资格证书20余张。同时,通过总结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撰写了多篇科技论文,使自身技术能力不断提高。
此外,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团结身边员工共同进步。2012年以来,他先后带徒3人,从理论到实操,他将自身的工作积累毫无保留地向徒弟们传授。“说是带徒弟,其实我也从年轻人身上学习到了很多。有时候,给他们讲解,我自己又会从中汲取到新的想法。”郑炜谦虚地说。而他的徒弟们,也秉承了这个师傅 “求真、求准、勤勉、奋进”的优点,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他与徒弟们曾两次被港湾院授予“优秀师徒”称号。
近年来,港湾院调整经营条线,推行“全员经营”理念。由于人人参与、项目繁多,加上沟通的不及时,项目与项目、人员与人员之间经常会“撞车”。为整合信息,改善现状,2017年,郑炜从业务岗位调任至管理岗位,开始了他新的征程。
上任后,郑炜悉心梳理了项目承接信息不透明的现象,根据不同经营版块,定期召开会议,汇总各方信息,制定下阶段计划。特别是对参与人员较多的项目,做出合理规划,主次分明,“把力量拧成一股绳,既不浪费资源,又能统筹协调大局,亦打通了各经营版块之间的壁垒。”说来轻松,可其实,作为总负责人,要熟悉各个版块,还要将大家提交的材料汇总起来,这时候,曾经努力获得的20多张证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目前,郑炜有一个长远的计划,想要把历年的经营信息做一个统计,并从中进行规律分析、总结,以便对公司未来的经营方略、市场定位、市场转型提供数据基础。“经营工作是有延续性的,过去的很多信息已经无法再收集起来了,很可惜,所以我想要从我接手这块工作开始,每年都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分析报告,长此以往积累下来,可能五年、十年之后,我们就有了自己的‘大数据’。”提及未来,郑炜信心满满。
 
从检测科研人员,转型升级成为市场经营管理者,从冲锋陷阵的科研一线,到公司“命门”所在的经营线,郑炜的华丽转身其实并不突兀。或许从他与业主顺畅沟通时,从他在商务谈判中进退自若时,从他与协作方对接通达时,已经显现了他作为一个管理人员所具备的高素质。
不过,不管在哪个位置,郑炜始终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他的使命与担当。“检测是为项目提供公正、真实、有效的数据,是工程质量的一重保障,是我们建筑工程、港口工程产生社会效益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做好本职工作,亦是我们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朴实的话语,却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愿郑炜千里跋涉,归来依旧不忘初心。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平江路139号     电话:021-64030607

技术支持: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