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摩托车多了起来

发布日期:2019-09-29 发布来源: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浏览量:5019

  “请双方队员握手示意,中缅藤球友谊赛即将开始。”裁判娃娃卡手拿码表、脖挂口哨,端坐在裁判席上,中缅双方队员小跑上场。娃娃卡是个缅甸姑娘,也是三航局江苏分公司缅甸仰光项目部行政文员,平日最喜欢和中方员工学汉语。比赛前,缅方队员还不放心地叮嘱:“娃娃卡,不许偏心中国帅哥。”娃娃卡用中文喊道:“那当然,中缅一家亲。”

  “中缅一家亲”藤球友谊赛是项目部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意举办的活动,促进双方文化交流。缅方队长奥克敏与中方队长李建握手,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奥克敏在项目部已经干了二十几年了,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感谢中国,感谢中交三航来我们这里修路、建港口,我们现在过得很好,大家都骑上了摩托车。”

  摩托车是当地工人富足生活的象征,二十几年前,他们只能步行,即便在路上看到别国淘汰的破旧汽车也是踉踉跄跄地开。“我们三航局是1995底进入缅甸市场的,那时候别说车了,就连路都没有。”三航局缅甸分公司经理陶立双说。

  奥克敏就是那个时候开始跟着项目部的,从第一个工程——MITT码头干起,一路追随至今。他是地道的缅族人,当时家里六七个兄弟姐妹总是食不果腹,他想到工地混口饭吃,没想到项目部专门让中国师傅教他手艺、教他识字,甚至帮助他家修房子。奥克敏像是找到了归宿,不错过任何一次学习机会,绑扎钢筋、学习电焊、设备修理,每次师傅教过的内容他都反复练习,直到弄懂所有环节,有时候到凌晨才肯回家。不到一年,他的操作和修技术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甚至经常做的比中国师傅要求的更好。

  2012年,三航局在缅甸投资建设蒂洛瓦管桩预制厂,奥克敏带领9个组员主动领命,负责管桩厂的设备维修、保养及轮式设备操作工作。一次,预制厂正在赶制一批管桩,突然混凝土地泵坏了,厂家服务人员到现场抢修无果,建议将整台设备拖回仰光总部基地进行维修。设备要多久修好谁都不知道,奥克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主动找到项目领导要尝试自己修理。他只身钻进空间狭窄的机器内,让徒弟与他配合,检修发电机、清洗配套设备,经过二个多小时的努力,机器转了起来,真的修好了,厂家人员听了都不相信,纷纷向他竖起大拇指。

  从最初的帮工,到如今缅甸蒂洛瓦管桩厂的机务班组长,奥克敏经历了水泥厂、希姆莱船厂建设、原油码头、海上引航站等十几个项目的建设。有外资企业曾经想要挖墙角,被他果断拒绝:“能有今天的机修本领,过上今天这样幸福体面的生活,是中国公司给我的,是中交三航局带给我的,他们是我的亲人,我哪也不去。”

  2018年,三航局在仰光外海建设缅甸首座海上引航站,在奥克敏的带动下,好多亲朋好友都成为项目部的员工,他们用了600多天时间,与中方的建设者一同建设了一座足有五层楼高的引航站,当引航站亮灯时,一位缅甸引航员拉着项目经理邓应桥的手激动地说:“这是我们缅甸的门户,是我们的指路明灯,感谢中国朋友让我们不再漂泊海上。”

  项目部尊重和包容文化差异,缅工们感受到中国企业的文化带给他们的改变,有了固定收入和保障,大家再也不用过“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有的缅工甚至专门与项目部的驻地医生学起了问诊把脉,学习自救和医治简单的病痛。如今,奥克敏和工友们上下班都骑着摩托车,钢筋工令特奥利用休息时间还学习了驾照:“看,这条路就是项目部专门为我们修的,我们叫它中国路。”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延伸,中交集团和三航局在缅甸投资的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多高学历的毕业生从外单位跳槽而来,娃娃卡就是其中之一,她从缅甸仰光省海事大学毕业后辗转几家公司,最终选择跳槽到项目部:“感谢中国来建设我的国家,能够成为中国企业的一员很幸运,能够参与自己国家的建设更加自豪。”

  傍晚时分,大家还在操场切磋球技,闻到阵阵饭香,原来是项目部的缅工家属专门送来了自发制作的汤圆和水饺,还拼成一颗爱心形状,写着:“祝中国生日快乐。”(江苏分公司  张锐  沈煦)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平江路139号     电话:021-64030607

技术支持: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