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为保护海洋生态打通污水排放的“地下血管”

发布日期:2021-05-13 发布来源:中交三航局厦门分公司 浏览量:486

  5月13日,《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报道三航局厦门分公司前埔污水处理厂项目绿色施工——

    

   5月初夏时节,火红的凤凰花开满枝头,福建省厦门市黄厝海滩游人如织。鲜为人知的是,在波光粼粼的  5月初夏时节,火红的凤凰花开满枝头,福建省厦门市黄厝海滩游人如织。鲜为人知的是,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下,“藏着”一条刚刚完工的长达1.8公里的“污水通道”,净化后的市政污水缓缓通过地下管道进入深水排放。

  就在几个月前,黄厝海滩上部分污水还汩汩流出。“以前天气一热,海滩上总是弥漫着下水管道味。”家住黄厝附近的居民怨言道。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镇污水量猛增,厦门岛东部部分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转,处理能力不足问题日益凸显。由中交三航局厦门分公司承建的厦门市前埔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排海管)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拟将污水处理厂尾水引至环岛路外侧海域做深海净化排放,新增3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能力,是实现厦门本岛污水“零排放”目标的重要民生工程。

  海域段污水排海钢管铺埋是该工程的重点,施工海域位于厦门市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文昌鱼保护区和中华白海豚外围保护地带。进场之初,项目部便立下了严格的施工“环保标准”,前埔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项目常务副经理唐芳明表示:“厦门因海而生,因水而美,在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更希望保护好这片海域的生态环境。”

  污水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把污水处理厂比作具有排毒能力的“肾脏”,遍布在地下的污水管网就是“血管”,该项目部需要做的则是打通延伸向海域的“地下血管”。海域段钢管铺设施工首先要进行基槽挖泥、抛填碎石。工程对海域沉积物环境的扰动主要表现在船舶疏浚挖泥阶段,流失的泥砂在附近海域沉降,容易引起局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的变化。

  为了防止施工中产生的污泥对文昌鱼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该项目部提前在施工海域旁设置了长达两公里的防污帘,一直从海平面深入水下15米直至海床部分。作为“隔绝屏障”,防污帘较大程度上阻隔了施工产生的污水向海洋生物栖息海域流通。

  防护动作完成后,挖泥工作正式开展。随着海域疏浚的加深,施工区域水体受到扰动,区域内水体的含沙量明显增加。考虑到水体的浑浊,会不会影响到施工海域旁的海洋生物栖息地,那一段时间,项目部没少熬夜研究施工方案,调整计划。

  洋潮汐最稳定的——高/低平潮时段进行施工。比起潮起潮落,高平潮和低平潮时段里,潮汐最为稳定,但时间也更为紧张。“每一个平潮期咱们都不能错过。”项目总工薛宏伟说,项目部紧紧把握住难得的平潮时段进行施工作业,在有效防止悬浮物扩散的情况下,稳妥推进疏浚挖泥施工作业。

  “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海域。”唐芳明说,施工船舶来来往往,为了不在施工作业中产生污染,项目部制定了“污水零容忍”措施。

  所有施工船舶都设置了油污储存仓,油污水和船舶生活污水收集上岸后由港务部门认定的专业单位接收处理,严禁在港区内排放,排除施工船舶废水污染港区海域问题。

  在项目施工全过程,项目部引进环境监测机构进行水环境监测。施工海域内分别设置了12个监测站点,分别对文昌鱼保护区、施工区等区域进行水质监控。每一次,项目施工海域均满足水域环境质量标准。

  当海域部分的管道沉放全部完成后,项目部需要立即进行水下混凝土包裹密封和回填砂。为了更好契合海域生态环境,项目部在选材选料方面也极其严格。“取之于海,还之于海”是项目选材中秉承的重要理念。在回填砂料的选择上,项目部选用了天然砂石。海砂产于海洋,就其来源来说更贴近海洋环境。管道施工完成后以海砂覆盖最大程度上还原了生物栖息环境,更利于工程区及附近海域的底栖生物群落的恢复、重建。

  日出扶桑,潮涨潮落,海云共一线。在中交三航局厦门分公司施工团队的努力下,黄厝海滩实现了污水深海净化排放。咸咸的海风拂面而过,游人尽情地享受着海滩的美景。

  作者:刘晓宇 杨莉婷

  来源:厦门分公司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平江路139号     电话:021-64030607

技术支持: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