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信息化赋能“党建+安全” 让工地监管“耳聪目明”

发布日期:2023-10-25 发布来源:中交三航局厦门分公司 浏览量:83

  8月17日,中国青年网报道中交三航六公司罗屿8号泊位项目党支部深化“党建+安全”联动机制——

  为落实中交三航局“安全管理强化年”行动要求和三航六公司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任务安排,推进“党建+”在安全生产中的组织和思想保障作用,压实基层安全生产责任,罗屿8号泊位项目党支部深化“党建+安全”联动机制,借助数字化技术构筑工地安全生产“红色盾牌”,使信息化管理贯穿施工全过程,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坚强保证。

  思想“警钟”需常鸣,打好安全生产“预防针”

  项目党支部常态化开展员工安全学习教育,利用支部政治理论学习、党课、党员微课堂、班前会、工地课堂等多种形式开展集中学习。今年7月,刚入职的陈浩霖在上完项目部为新员工开设的“安全生产第一课”后表示,“培训中的安全生产事故触目惊心,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练好安全生产基本功。”同时,项目党支部针对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一线员工等处于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的人群分别制定培训计划,分层分类推进精准安全培训,不断提升各级人员安全知识和实操技能。

  项目部的领导班子及党员充分发挥在安全生产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各部门落实好“每周一课”的内部安全培训会。此外,工程管理部、安全部等相关部门,将班前会搬到施工一线,同施工班组一道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推进项目进度进程,主动作为、言传身教,全面提升产业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

  出入“刷脸”更精准,把好安全生产“入门关”

  传统的人工考勤模式、刷卡考勤模式与指纹考勤模式,存在着打卡效率低下、代打卡乱象频发、设备易损耗与指纹难识别等问题。建筑工地进出人员、车辆复杂,如何简化门禁办理手续与流程、做好人员出入管控便是保障工地安全的第一道难题。

  为了优化考勤打卡慢、进出管控难的问题,切实把好安全生产“入门关”,项目部引入人脸识别+劳务实名制门禁系统,以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动态管理模式优化进出场管理。该系统能够自动采集人脸信息,并与云端系统人脸数据库进行比对,确认无误后系统便会自动开闸,同时将考勤数据上传生成考勤记录至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进一步加强建筑工人的考勤动态管理,帮助项目科学管理人员,保障工人权益,防范劳资纠纷。

  安全帽“体检”成常态,绘好安全生产“护身符”

  “请正确佩戴安全帽!”在罗屿8号泊位施工现场,有着这么一位别样的安全员。“它是我们的工地‘劳模’同事,总是最早出工最晚收工,可以做到一年365天全年无休。”项目部安全员洪永智说道。

  这位“会说话”的AI安全员由安全帽识别系统构成,采用智能识别技术对工作现场的视频进行实时分析,如果发现工作人员未按要求佩戴安全帽进入工作区域,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自动报告给现场管理人员。由此,弥补依赖人力巡查无法及时察觉异常的缺陷,有效提升工人的安全操作意识。

  一部手机“通八方”,筑牢安全生产“防护堤”

  为了实现24小时全天候施工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等处于可控状态,人脸识别系统、安全帽识别系统等智能化设计除了能够进行现场监管监控外,还能通过有线或5GWi-Fi等无线通信方式将视频、图片信号实时传输到管理人员手机端。

  无论何时何地,管理人员只要动动手指就能看清现场细节,也能实时获取安全警报。这不仅增强了施工生产的安全性,提高了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还能与业主单位安全隐患质量排查系统对接,实现了对安全的全面管控。

  如果有外来人员探访,也可提前通过微信、电话或申请人脸识别“通行证”,并由管理人员进行远程审批,有效地避免了闲杂人员混入工地而带来的财产丢失等问题,助力建设全新的现代化智慧工地。

  “党建+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持久工程。三航六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致力于当好安全发展理念的“传播者”、 防范安全风险的“践行者”、 施工安全生产的“守护者”。罗屿8号泊位项目部党支部坚持科技赋能,持续深化“党建+安全”联动机制,用数字化技术扣紧扣牢安全生产责任链,以信息化手段筑牢安全发展“压舱石”,拓宽党建与安全生产融合的广度深度,切实履行打通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的坚定决心。

 

  来源:六公司

  内容:刘睿馨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平江路139号     电话:021-64030607

技术支持: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