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四公司:国电象山1号海上风电场(二期)工程项目乘“风“破浪,扬帆出征

发布日期:2024-01-19 发布来源:中交三航局宁波分公司 浏览量:792

  在象山南田岛东南海域上,傲然林立的“风车”与深邃蔚蓝的海洋相互映衬,蔚为壮观。56台徐徐转动的风机以海洋为根基,以海风为动能,构成了浙江省最大海上风电集群的画卷。

  在这座“智慧能源岛”的背后,是三航局国电象山1号海上风电场(二期)工程项目团队的乘风破浪和日夜坚守,是三航人深耕蓝海的决心和魄力。300多天的时间里,项目团队开拓创新、比学赶超,用一个又一个奇迹,让世界感受了“中交速度”,见证了“中交品质”。

  勠力同心齐奋进 无惧风雨共克艰

  近年来,海上风电开发建设逐渐形成规模化,三航局国电象山1号海上风电场(二期)工程项目部乘着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浪潮与机遇应运而生,成为绿色能源的开拓者和传播者。

  三航局国电象山1号海上风电(二期)工程风场区总面积约58.9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504兆瓦。项目投运后,每年可提供绿色电能约16亿千瓦时,相较传统燃煤火电机组,可减少标准煤消耗53.25万吨,减少碳排放102.17万吨,对于改善浙江省能源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海上作业是关关难过。“项目工程从沉桩、承台基础施工到风机安装,一直饱受恶劣气象条件的阻挠,就连理论上最适宜风电安装的六七月,也因为受到台风影响,只拼抢出了5天的窗口期。”项目经理张岩感叹道。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整个工区在开工接近8个月的时间内几乎是被按下了“暂停键”。然而,面对复杂严峻的施工态势,项目驻地却始终热情涌动,充斥着向上的斗志和火热的讨论,全体员工投入地为接下来的赶抢工期研究、制定着严密的计划。

  奋勇争先、吃苦耐劳的干劲拼出了奇迹。为了在窗口期实现最高的作业效率,项目部以“必须调动全员活力、必须保障物料供应”为铁律开展施工。项目团队上下一心、勠力同行,按照时间表持续进行24小时不间断作业,任凭凛冽的风吹干了脸、粗糙的绳划破了手、肆虐的浪摇晃着船,心中的责任与担当始终激励和推动着项目团队争分夺秒,仅用15天后就完成了11根单桩的沉设,一举刷新了三航纪录。

  去年的12月,项目部掀起了第二次施工小高潮。为了实现节点目标,混凝土用量激增至4000吨。于是,保障物料供应链成了推进施工的关键。项目团队辗转多个水泥厂,与厂家积极沟通,一番“唇枪舌战”终于说服水泥厂增扩产能,将原本1周1000吨的产量提升至4天产出4000吨水泥供项目部使用。在与船舶、码头、厂家等多方单位的顺畅配合下,项目团队仅用12天时间就完成了9个二期、2个一期、8个桩心以及9个承台的施工壮举,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了节点任务。

  迎难而上、勇于创新的态度攻克了难关。由于项目施工为远离岸线的无掩护外海作业,现场开阔的海域常年受季风、台风影响,浪涌大,海况条件恶劣,导致传统风电施工通常使用的浮式起重船无法满足高质量的吊装作业。项目团队结合其他项目的吊装经验,将支腿船应用到承台施工中,并对照现场海况,开创性地采用了在承台和船上各安装一台小吊机的“双小吊机”方案,将“由动对静”转化为“由静对静”,减小了涌浪影响,大幅增长了可作业时间。

  严把工程质量关 做好品牌守门员

  质量是海上风电的“生命线”。随着我国海上风电工程逐步走向深远海和大容量,由此对海上风电的设计、制造和施工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国电象山1号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团队暗下决心,在创造“追风”速度的同时,誓要擦亮三航风电建设的“金字招牌”。

  由于,三航局国电象山1号海上风电场(二期)工程所处海域地质条件复杂,海床表层淤泥覆盖层较厚,在打桩时一招不慎就可能发生打不到标高或溜桩的情况,致使成品质量受损。在种种“盲区”和“难区”中,项目团队始终坚持勇往直前。团队成员与液压锤厂积极沟通联系,共同设计并制作防溜桩装置,在桩基下沉过程中,进行实时检查,确保垂直下桩,并于沉桩全过程掌控锤击能量和贯入度,避免溜桩风险。

  为进一步满足沉桩精度要求,项目部还调用了“三航桩20”“雄程3”等国内领先的打桩船,采用“一桩一议”“小锤轻击、多阵少击”的施工工艺,使用锤击能量达1870千焦的锤进行锤击,有效避免了超高桩情况的出现。如此,一根又一根钢管桩得以精准地扎进了深海。

  风机常年伫立于严苛的海洋环境中,频繁受到海水、盐雾的侵蚀以及海浪、潮水的冲刷,这些都严重威胁着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寿命。因此,项目团队始终把防腐施工作为项目质量管控的重要环节。为了增强风机对抗恶劣环境的性能,项目团队成立攻坚克难小组,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涂层表层状态、涂层附着力开展多次测试与检验,发现石墨烯有着出色的阻隔性能。“石墨烯这一新型材料有助于保护风机免受氧化,可以确保风机的使用寿命。”质量部部长袁艺伦介绍道,“我们此次将石墨烯材料应用在45#机位的钢管桩上,以后我们将继续完善石墨烯材料的使用方法,并挖掘更多新型材料,全力做好三航风电质量的‘守门员’。”

  集思广益群策力 安全之事必争先

  三航局国电象山1号海上风电场(二期)风场水域风能充足,天气与海况多变,且在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完成难度高、风险大的施工作业,使得对于海上人员安全、交通安全、设备安全、作业安全的管理难度激增。项目部时时紧绷安全之弦,多措并举,为项目员工织密保护网,为绿色能源的顺利开发保驾护航。

  提升安全保障速度。为监督和保障运输安全,在招标之初,项目部便对运输船提出了硬性要求,强调在后续生产作业过程中,船舶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均须安装摄像头,以便实时掌握和严格监控现场施工动态。

  加大安全监督力度。国电象山1号海上风电场(二期)工程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安全隐患点位较多,若要实现无死角、系统化管理,离不开专业部门的指导和信息化系统的加持。项目部联合象山海事共同开展“开放式安检”活动。所谓“开放式安检”,就是象山海事每周都会对项目部进行定期检查,以船舶检查为重点,并为项目部示范安全检查的规范流程,从而帮助项目部完善自查自纠方案。另外,项目部还引入了“出海小程序”。在人员进场前,须接受相关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成绩合格后方能获得登船卡。同时,项目部将人员相关信息、体检结果以及接受安全教育的情况录入“出海小程序”中,以此智能化把控入口关,以便项目安全部对作业人员进行便捷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

  增强安全预防准度。为抢抓施工窗口期,项目部需要根据天气预报提前为下一步施工谋划布局。为了高效安全地开展施工,项目部主动与宁波气象局进行联系沟通,并最终签订协议,宁波气象局为风电场提供气象专报,确保项目施工避免灾害性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施工安全提供指引和保障。

  党建共建干实事 社会责任屡彰显

  于困难中守望相助,在抢险中勇往直前。在国电象山1号海上风电场(二期)工程项目党支部的引领下,项目员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险情面前,义不容辞。2023年,项目部共参与海上救援3次。5月30日,项目部出动交通船成功救助受台风影响的“大阳佰利”货船;5月31日,“潭福明盛”船上1名船员身处险境、亟待救援,项目部迅速反应,组织派出两艘拖航成功救助伤员;7月6日,项目部在接到象山石浦海巡执法大队的电话后火速响应,克服重重困难,在象山海域成功救助一名突发疾病船员。国电象山1号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党支部敢于担当,积极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充分发挥榜样与表率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央企“顶梁柱”的责任与担当。

  三航局国电象山1号海上风电场(二期)工程项目自成立之初就制定了“党员示范岗”创建计划和方案,组织开展了以党员黄永明同志为负责人的“项目工程管理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有力担起打造示范点、试验田的责任,以项目为依托,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党员示范岗和项目中心工作尤其是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推动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确保工作部署紧贴项目实际,真正使创建示范岗成为激发党员骨干、助力项目提升的有效载体。

  项目部倡导和鼓励员工立足岗位,夯实基本功,做好技术传帮带。自党员示范岗创建以来,项目部通过梳理三航局和公司技术方面的规章制度,制作课件,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能力规范化培训;举办总工讲堂、班前会等形式组织各种技术交流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重点对技术人员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总结、施工技术论文撰写、QC申报、现场技术管控等方面进行手把手传授经验,夯实青年技术人员基本功。

  面对种种挑战,项目团队锐意进取,征服了风,踏破了浪,一台台架起的风机,不仅承载着东部沿海地区绿色能源的崛起,也见证了三航人建设高品质工程的决心。


  来源:四公司

  图文:韩轶凡 李雪妮 魏玉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平江路139号     电话:021-64030607

技术支持: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