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运报:决胜长江口 畅通生命线——写在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交工验收之际

发布日期:2020-07-07 发布来源: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浏览量:611

  

  6月24日,《中国水运报》报道二公司长江口南槽深水航道一期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

  6月23日,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黄金水道长江口“南辅”航道开始履职,并与“北主”航道相得益彰,长江口通江入海运输能力将全面提升。

   “这一工程的投用,将显著改善和提升南槽航道通航能力,畅通长江口生命线,推动交通运输业进一步发展,支持和保障沿江港口江海直达运输系统发展,助推长江流域经济和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局长任建华说。

  航道拓宽拓深

  巨大效益凸显

  长江口上起上海徐六泾、下迄入海口。长江干流在这一带经三级分汊,形成了四个入海口,其中的第三级分汊形成了一北一南两个航槽。此前北槽已经建成为12.5米深水航道,并上延至南京,是长江口的主航道,带来了货运量与船舶流量的快速增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但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12.5米深水航道日趋饱和,有限的通航资源与无限的通航需求之间矛盾异常突出。为确保长江口主航道深水深用和通航秩序高效安全,管理部门禁止实际吃水小于7米的货轮在12.5米深水航道及两侧水域内航行,这使得大量中小型和空载船舶分流到南槽航道通航。数据显示,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通过长江口船舶达25.1万艘次,其中南槽航道通过17.5万艘次,占比71.1%,南槽航道航宽不足、水深不够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此,交通运输部按照交通强国建设总体部署,加快构建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补齐水运基础设施短板,决定实施长江口南槽航道一期工程。

  “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的建成,使长江口航道更好地服务长江干线江海直达运输发展,对推动沿江各港加快构建物流成本降低的江海直达运输系统和推动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交工验收会后,相关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该专家表示,南槽航道一期工程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分流北槽深水航道部分吃水8m以下小型船舶流量,以及部分下行空载大型船舶的能力,可以较明显地改善北槽深水航道通航环境,从而提高北槽深水航道的通航效率和服务水平,使北槽深水航道能够更好地“深水深用”,优化长江口通航格局。

  记者获悉,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投用后将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船舶大型化效益。南槽航道浚深、拓宽后,通航能力提升而带来船舶大型化。据测算,2025年、2030年船舶大型化效益能分别达到13727万元、21697万元。

  船舶实载量增加效益。南槽航道浚深后,1万吨级及以上重载船实载量增加而带来运输费用的节约。2025年、2030年船舶实载量增加效益分别为14841万元、17502万元。

  候潮时间减少效益。航道增深后设计控制船型候潮时间缩短可带来船舶运输费用的节约。2025年、2030年候潮时间节约成本分别为6430万元、7634万元。

  空载超宽船舶分流效益。下行大型空载船舶从北槽分流到南槽后,交通管制时段北槽大型船舶通过量增加,避免了船期延误带来的运输成本增加,2025年、2030年分别产生费用节约818万元、1092万元。

  据测算,未来10年,该工程可产生近40亿元的经济效益,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带来丰厚红利。

  齐心协力攻坚

  保安全保工期

  记者从交工验收会上获悉,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的投用,标志着长江口在现有12.5深水主航道的基础上,新增一条长86公里、水深6.0米、宽度600米—1000米的优质辅助航道。该航道可满足5000吨级船舶满载乘潮双向通航,1万吨至2万吨级船舶减载乘潮通航和大型空载船舶下行乘潮通航。为了这一刻的到来,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和全体施工单位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由中交三航局、中交三航院和中交一航局联合承包。三方共同组建了一个高效的项目联合管理机构,对该工程实行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按照中交三航院的设计,中交一航局承担护滩堤上段半圆体混合堤和部分抛石斜坡堤施工;中交三航局承担护滩堤中下段袋装砂斜坡堤和部分抛石斜坡堤施工。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派专员下沉到一线驻点,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按时交工。

  此次施工工程量大、有效施工时间短,而且“边施工、边通航”,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为抓好施工安全管理,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以“平安工地”建设为抓手,在积极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的基础上,强化了安全管理方式的组合应用。该局采取日常检查、第三方检测、借海事力量跟踪督查等方式,深入检查,有效排查、治理隐患;抓预警和应急演练,与海事、水务、生态环境、海警等部门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寻求安全监管合力;布置施工区水域警戒措施、设置临时待泊点、规划船舶运输路线,并安排警戒船和拖轮进行巡逻和值守……一系列强有力的安全管理措施,起到了很好的管控作用,最终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零伤害。

  今年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与施工单位齐心协力,迎接“大考”。

  1月26日,长江口航道管理局领导走向施工现场,根据疫情和水上施工特点,提出了复工坚持稳步有序、属地管理与垂直管理相结合、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和终止(延长)分期分批换班的原则。

  2月13日、16日,横沙岛出现两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横沙岛全岛封闭。长江口航道管理局积极与横沙乡政府密切协作,一边全面摸排乃至单独隔离可能携带病毒的疑似人员,守住“净土”;一边制定周密的施工方案,确保工期。

  疫情期间,船舶补给存在风险。“船舶补给要经过市场采购、车辆运输、交通船运输、搬运上船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闪失,都会酿成恶果。”长江口航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如何形成“防疫供给链”?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既从源头上防控,保证采购运输过程中每个人的健康,同时避免渠道污染,所有物资上船之后,都要经过严格的再消毒、再清洁,确保万无一失。

  为克服疫情的影响,全面完成南槽工程建设任务,项目部于4月21日召开了“奋战六十天,完成总目标”为主题的2020年度立功竞赛推进会。

  众志成城可撼山,戮力同心必破难。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和施工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现了工期零延误,工程零污染、零事故、零伤亡。

  优秀的“成绩单”,凝聚了决策者、参建者的心血与汗水,铸成了一座水下丰碑。

  加强科技创新

  建设生态工程

  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是国家“十三五”重点工程项目,面临着块石漂移距大、流失严重、抛填质量低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面对诸多难题,“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因势利导,顺应自然”是工程建设者们的根本对策。

  该工程施工区域位于潮汐河口,非平潮时水流流速较快,无法满足袋装砂堤心铺设要求,袋体铺设必须要在平潮时段内完成,无法通过延长施工时间来提高工效。针对传统规格袋体材料充填后高度限制及堤体稳定性受限等问题,联合体项目部研发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从而提高施工速率,其充灌高度可以达到2m及以上,有利于堤心成型快速、稳定。

  技术难题被不断突破,施工过程的难题也被不断破解。项目部大力推广软体排铺设MS—1000实时扫测系统与侧扫声呐工后扫测,使用这一技术,可对软体排搭接进行可视化实时检测,提高了施工质量和速度,减少了不必要的损耗。

  “过程很煎熬,结果很圆满,现在想起来很有成就感!”回顾起奋斗历程,一名项目经理感慨道。

  既要建设好长江经济带的大门,也要守护好长江大保护的底线。工程施工水域是长江流域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且临近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试验区,高滩施工区域距离保护区生态红线仅10m,生态环境敏感,环保要求高。长江口航道管理局要求建设生态工程,应用生态结构和材料,实现了工程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据悉,各施工单位强化预制场文明施工,加强建筑材料、土方、混凝土、砂浆等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扬尘管理,采取砂石分离、三级沉淀等环保措施,积极采购洒水车并派专人进行洒水作业,减少扬尘污染,做到“扬尘少一点”“施工文明多一点”,严格执行垃圾分类管理。

  项目部还严控施工对九段沙保护区影响,制作保护区红线告知图,防止施工船舶误入保护区;在靠近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设置“禁止鸣笛”“保护珍稀水生物”“保护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标识牌,强化全体参建人员保护意识。为加强对中华鲟、江豚等珍稀水生物的保护,配备了鱼探仪、声学驱赶器,施工前利用鱼探仪进行检查,当发现施工水域有中华鲟、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时禁止开工,使用声学驱赶器进行善意驱赶,防止造成珍稀水生动物伤害。

  决胜长江口,畅通生命线。“长江口南槽航道一期治理工程的建成,将提升长江口航道总体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优化长江口通航结构和通航环境,促进江海联运,为‘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更为强劲的航运支撑。”任建华表示。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平江路139号     电话:021-64030607

技术支持: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