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丨三公司:在55米厚流砂里“稳脚跟”

发布日期:2021-11-04 发布来源:中交三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浏览量:567

  走进南京江北新区,位于江心洲大桥与绕城高速区间上的横江大道紫创路隧道,进入到最后的机电设备调试阶段,等待着通车时刻的到来。“我们在55米厚的流砂里稳住了脚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航局三公司横江大道项目总工程师戴正伟介绍。

紫创路隧道

  南京横江大道项目是横贯江北新区的民生工程,通车后将有助江北新区产业聚集和规模化开发。三航局承建的第三标段全长2.5公里,主要施工内容包括紫创路隧道、天桥和智能公交站台等。其中,紫创路隧道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根据工艺流程,要先打设438根灌注桩为主体结构建设“稳脚跟”,再放坡开挖、铺设底板。可是,施工区域靠近长江流域和十里长河漫滩,地下水位随着长江水位不停地变化,一到雨季水位地下水位陡升,就连地下土体也随之四处流动。厚度达55米的地下流砂层,给项目团队出了不少难题。

  “遇到的首个难题就是塌孔。”戴正伟介绍。开工前,项目团队提前制定了一些防止塌孔的技术措施,但流砂层含水率高得超出预期,还是出现了坍塌。戴正伟见状立即带领团队成员开展技术攻关,经过翻阅国内经典案例和反复研讨,大家决定从设备升级和提高泥浆粘度入手。首先,一款正循环钻机进入了大家的视线,该设备护壁性好,可以使泥浆稠度变大。同时,大家发现“可利尔化学泥浆”护壁效果远胜于自然造浆,“可利尔化学泥浆”通过加入泥浆粉,可以使泥浆粘度增加,孔体的承载力变大,一套组合拳下来,塌孔的现象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偶尔还会出现塌孔。

  “一次塌孔都要不得!接下来得从化学泥浆配制上下狠功夫。”项目首席质量官刘萍道出关键点后,同戴正伟一头扎进了试验场。他们加大泥浆比重抽测频率,确定了泥浆粉最佳掺入比例,同时采用烧碱水溶液调整PH值,还进一步规范了钻进速度,降低机器扰动,一举解决了塌孔难题。

隧道内景

  “塌孔解决了,但桩身完整性却未达到一类桩标准。”当团队成员还沉浸解决塌孔难题的喜悦中时,戴正伟带来的检测结果让大家迅速冷静下来。小组成员再次发起技术攻关,经过研究,大家发现泥浆循环系统无法将粗砂颗粒过滤,导致桩体内含砂量高,影响了成桩质量,因此大家把研究重心又放在了降低桩体含砂率上。

  “要不试试二级沉淀池?”刘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二级沉淀池通过增加沉淀周期,提升排渣能力,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不利于工期控制。“关键还是要提高沉淀效率,想办法将粗砂颗粒‘抱团’。”戴正伟提出了新思路。循着加速砂浆沉淀的思路,戴正伟带领团队成员经过多次试验后发现:在沉淀池中加入泥浆絮凝剂,可以使细小颗粒粘连成大颗粒的絮状胶团块,达到沉降标准,实现成桩质量和速度的双提升。不仅如此,刘萍还自告奋勇做起了泥浆检测“医生”,在打桩过程中每隔2小时就测量一次泥浆比重、泥浆粘度及含砂量,将各项指标随时控制参考范围内,持续跟进钻孔、保护桩身。

  经过一系列攻关,项目的一次成桩合格率达到92.5%,并且提前20天完成灌注桩施工。


  来源:三公司

  文图:马可恬 董明翠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平江路139号     电话:021-64030607

技术支持: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