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线·聚焦罗泾港③:“见缝插针”的打桩能手

发布日期:2024-03-19 发布来源: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浏览量:272

  “快快快!注意找准定点,位置一定不能出现偏差。左移5公分,好!就是这个位置。”一大早,三航局上海港罗泾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便传来了生产经理陈翠良洪亮的声音。

  罗泾码头改造工程是国内首个系统化旧码头改造项目,改造后将形成两个7万至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预计可容纳超2万个集装箱箱位,实现260万标准箱的年吞吐量,为上海港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强运力保障。

  作为改扩建工程,项目需要先将老旧码头的809根桩基全部拆除后再打入2521根新桩,用以扩建新的码头。但老旧桩基交错纵横,直桩、斜桩杂乱分布,为了保证老码头水底的土质稳定,项目团队只能摒弃拔桩法,采用截桩法施工,将新的桩基插打在空隙处。

  打桩难度的直线升级让本就紧迫的工期更加紧张。

  “陈经理可是出了名的‘打桩能手’,有他在肯定没问题!”面对同事的信任,有着20多年一线工作经验的陈翠良不敢松懈,立即着手认真勘察着每一个沉桩点。他时刻提醒自己,干工程没有所谓的“相同”,每一项工程都是新的挑战。

  “我们按照勘察设计好的沉桩点下桩,但首个进行沉桩的G2号桩在打入过程中还是发生了碰桩问题。”施工人员的汇报让陈翠良认识到,面对罗泾码头复杂的沉桩环境,有了前期准备好的图纸和测量数据还不够,必须根据水下的实际情况对沉桩路线进行及时调整。

  为此,陈翠良立即主导成立了项目技术攻关小组,带领项目技术人员运用激光雷达扫测定位、3D碰桩模型验算等创新技术,严格对照施工标准重新规划沉桩路线。施工图纸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陈翠良400多次对沉桩位置进行修改的痕迹,每一笔红色标注的背后都是他带领团队实地考察后,对桩位的重新调整和思考。

  判断出了新桩插打的大致位置,G2号桩终于顺利打入了水底,码头的沉桩正位率达到了100%,精度完全符合要求。在如此多的老旧桩基中精准打入新桩,项目部终于实现在水下“见缝插针”壮举。而第一根桩的准确打入也让项目团队吃了一颗定心丸,罗泾码头后续的沉桩任务得以顺利开展。

  “施工管理,关键在于抓重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除了沉桩存在技术难题,罗泾码头项目还有工期紧、施工任务重的难点。为打通这些难点,陈翠良明确每日施工重点后便会按日编排施工计划,每天晚上也都会趁大家空闲之际灵活召开施工现场碰头会,与现场的协作队伍一同制定第二天的施工计划。

  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为更快地完成施工任务,陈翠良创造性地提出了“流水线式”作业方法,通过对施工流程的重新优化,分列不同班组在不同施工区域开展交叉流水线式施工作业。如此一来,不仅极大节省了施工时间,还让工人们可以轮流休息,保证了有效劳动力。

  “我们不仅要在‘夹缝’中打桩,施工工序和方法上也要学会‘见缝插针’式工作,才能保障我们工程的进度快速有效。”陈翠良在介绍自己创立的“流水线式”作业方法时,自豪地说道。

  “流水线式”成果显著,项目团队10个月便完成全部构件的预制和安装、2406根管桩的预制和沉桩,全部提前完成既定目标,也为9个月内实现主体工程完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终,项目防汛体系提前3天完成作业,码头区沉桩任务提前14天完成,主体结构提前40天完成,“罗泾速度”多次获得业主的高度评价。


  来源:二公司

  图文:管亚鹏 王一坤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平江路139号     电话:021-64030607

技术支持: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