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5年路 献礼党代会|发展③:科技创新驱动三航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12-17 发布来源: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浏览量:1440

  2022年,三航局全年完成新签合同额1124亿元,新签合同额正式迈上千亿平台,完成营业额476.8亿元,当期完成利润总额11.8亿元,均实现历史突破。连续两年超额完成集团下达的18项考核指标,员工发展信心得到极大提升,奋斗的精气神得到极大提振,公司发展质量实现重要突破。2023年,我们更有信心实现企业发展各项目标。

  树高千丈必有根,江流万里总有源。企业之兴,必有其因。当“千亿三航”的光辉闪耀于星空之中,根基深藏于大地之下,我们满怀感恩之心追根溯源寻因。5年来,公司党委举旗定向,不断夯实“千亿三航”根基,公司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运营质量逐年提高,干部职工队伍工作作风发生质的改变、工作理念得到根本转变、文化养成锚定奋勇争先。

  5年来,三航人在新时代发展中高质量前行的步伐不断迈上新台阶。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敢于奋斗的光芒,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为迎接三航局第八次党代会召开,我们聚焦改革、发展、党建等三大主题,主要突出在中交集团党委的领导下,5年来,公司党委带领三航人奋发有为、奋勇争先的出彩成绩、精彩故事,以专题的形式陆续呈现出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公司面向经济主战场的内生动力。

  5年来,三航局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1200项,其中发明专利249项,实用新型专利951项;首次获得欧洲专利局授权发明专利2项,获得香港专利局授权发明专利2项,取得省部级工法90项,获得国家专利奖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04项。拥有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个集团级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获批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组织、参与1项国家标准及22项行业标准规范。

  硕果累累的背后,是三航局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扎实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践的成果。

  5年来,公司始终践行“科技强企”战略,以打造“科技型”世界一流企业为总体目标,坚持以提升科技服务发展能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理念,打造“四个面向”体系,让科技创新始终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面向主责主业打造技术服务引领发展的高地

  近年来,公司针对海上风电超大直径钢管桩生产开展了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研发,研发成果在南通海洋公司、六公司刘五店预制场全面投入应用。针对海上风电工程的发展趋势,在漂浮式风电,逆向实景模型技术,深水吸力桶技术……各项科技创新成果多点开花,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5年磨一剑,各项科技创新成果的研发紧紧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展开,在多个施工领域补短板、强优势、建标准,为海上风电、深水海域、桥梁工程等施工保驾护航。

  2022年,公司漂浮式风电的研究取得突破,研究形成的8兆瓦、15兆瓦双风机浮式基础NEST与国内同类项目相比,可大幅降低造价、提升发电效能,并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能。

  成果取得了一批核心专利,并斩获上海国际创客大赛绿色低碳赛道一等奖,并已进入物模试验验证阶段。

  “推进海上风电平价进程指日可待。”公司副总工程师郑荣平在2020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圆桌论坛指出。

  同时取得突破的还有深水吸力桶技术。该技术研制的成套负压沉贯设备与控制系统可以实现60米水深条件下负压沉贯的精准控制。实体试验已取得成功,攻克了桶体压差平衡的精确分析方法,计算精度远超国内同行,达到领先水平。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8项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

  该技术装备可用于深水海域吸力桶导管架的施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针对公司在桥梁工程施工领域的短板,科研团队抓住施工监控这个核心技术开展深入研究,开发了桥梁施工监控平台,在多个工程项目开展同步试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该监控平台的开发和一整套施工监控技术的掌握有望使公司桥梁业务摆脱对外部监控社会资源的依赖,并具备对桥梁施工监控结果进行复核、分析能力,提升企业桥梁施工关键技术水平。

  各类科技创新成果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也为重大工程服务,解决了一系列项目技术难题。

  在太湖隧道建设过程中,为了打造“滴水不漏”的百年品质工程,三公司取得了一系列系统性关键施工技术突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包括1项标准,4项省部级工法,2项技术指南,授权7件发明专利、13件实用新型专利。先后获得中交集团技术管理示范项目、中交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公路学会隧道与地下空间工程创新一等奖。并通过了交通运输部“超长堰筑太湖隧道科技示范工程”的验收。

  此外,BIM技术应用在服务在建项目的同时,也收获了多项荣誉。2020年,公司承建的南京横江大道一期工程智慧建设管理平台获全球“2020基础设施年度大会”特别荣誉奖和上海建筑施工行业第六届BIM技术应用大赛一等奖。

  2021年,BIM成果在“智建中国”等国际大赛舞台上展现风采,在“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金标杯”及“龙图杯”等国内竞赛中,均荣获一等奖,实现国内BIM三大杯的全覆盖;“南沿江城际铁路站前工程BIM应用成果”在“全球基础设施数字化光辉大奖赛”中进入桥梁组三强。

  2022年,三公司建筑工业分公司BIM团队荣获第五届“建模大师杯”全国BIM建模大赛社会组一等奖;清水塘大桥BIM小组荣获2022年第三届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一等奖。

  5年来,公司每年发布技术管理重点项目,严格落实方案审查、审批制度,开展施工技术管理重点项目技术巡查,组织技术专家对多个项目投标方案进行评审与指导,组织编制各项方案指南,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提供技术支撑。

  面向发展风口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2022年9月27日,中交海峰风电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福州举行成立大会,实现了海上风电产业的整合升级。公司作为大股东参与组建,实现了优势互补和多方协同,为公司海上风电产业开辟了新的发展平台。

  近年来,公司不断强化以核心科技为先导,开展海上风电施工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从面向未来风电业务的关键核心技术入手,研究各类“卡脖子”技术,开展基础性研究,打造海上风电施工原创技术。

  2019年,公司完成的科研成果“我国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首创了多桩混凝土-钢组合式海上风机基础、大型海上风机整体安装技术。

  公司还创建了大型海上风电场电气系统优化技术,成功建成了我国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填补了我国海上风电领域空白,全面实现近海大型海上风电场施工关键技术国产化。

  新能源公司承建的国华东台四期(H2)300兆瓦海上风电场项目离岸距离约42千米,是当时国内在建离岸最远的风电场项目。风电场内水深变化大,海床冲淤变化显著,属于典型的潮间带地形。

  项目采用全球首创的单桩基础风机整机安装以及自升式海上稳桩平台的超大型单桩基础施工技术,解决了潮间带风电场建设的这一世界级难题,助力项目获得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

  依托核心技术,公司在风电领域创造了数十项中国首个:国电舟山普陀海上风电成为国内首个在中长周期波、大水深、强淤积条件下施工的风电场;岱山风电项目一举刷新国内海上风电建设最快等5项全国纪录;兴化湾海上风电二期项目成为全球首个国际化大功率海上风电试验场;“海上风电超大超高吸力式导管架基础安装施工关键技术”、“海上风电植入式高桩承台底板组合结构整体预制安装施工关键技术”、“分体式海上升压站施工关键技术”等成果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航风电”品牌逐渐成为公司的“金字招牌”。

  目前,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两大研发平台、三大试验基地。依托这些技术平台,公司完成风电相关科研项目共计80余项,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8项、能源行业定额标准3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60项,从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全面补齐国内技术空白和技术短板。

  2020年,公司获评“2020年度海上风电建设杰出贡献企业”和“海上风电白海豚奖”,公司海上风电施工对国家风能技术进步的促进得到进一步认可。面向发展风口,公司海上风电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面向“两个需要”建立“揭榜挂帅”工作机制

  2022年11月17日,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丁健颁发了“揭榜挂帅”荣誉证书。舟山总项目部、技术中心、港湾院揭榜牵头承担的《超深沉管碎石桩成桩质量控制及检测技术》《复杂填海成陆条件下超大规模深厚软基处理关键技术》《基于深水环境和深层复合地基的桶式基础稳定性控制技术》《海上风电综合母港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4个项目被确立为公司“揭榜挂帅”科研项目。

  “揭榜挂帅”科研立项工作机制是公司“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随着公司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急需研发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前沿性、全局性的创新性重大关键技术,“揭榜挂帅”科研活动将解决施工生产中迫切需要的关键技术难题和“卡脖子”技术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支撑核心主业,形成核心优势。

  围绕“市场需要”和“现场需要”,公司组建专家评审,从研究目标及内容、研究技术路线、技术创新性与先进性、应用前景、成果形式、经费预算、技术储备、研发团队8个方面综合考量,最终明确了4项揭榜挂帅项目,通过关键技术攻关,有力支撑公司主营、核心业务健康发展。

  同时,公司还申报了以海上风电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为方向的中交集团“揭榜挂帅”项目。未来,公司将持续依靠“揭榜挂帅”科研工作机制,以科研课题攻关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实现公司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面向行业话语权推动三航标准成为行业标准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掌握了标准规范,就意味着掌握了行业话语权。“基于三航局的大直径钢管桩、PHC管桩和大管桩预制与施工技术,我们奠定了水运工程的龙头地位,今年发布的水运工程桩基施工规范已经成为行业标准。”三航局科技部副总经理刘卫星介绍。

  近年来,公司不断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推动科技创新,并总结形成技术标准规范,在竞争赛道上占据有利位置。尤其是2022年,组建仅3年的技术中心承担了13本标准规范编写;在2021年成功申请立项的基础上,2022年公司首次牵头主编国家能源局海上风电行业标准《海上风电场工程施工平台船作业规程》(系统编号NEA20219771),并完成了征求意见稿;牵头主编中交集团海上风电企业标准集,获批立项;编制完成了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项目《水下挤密砂桩设计与施工规程》,即将以英文版发布;牵头完成了水运行业团体标准《海洋工程桩基冲刷防护技术标准》的立项和编制大纲。

  标准引领发展,规范制胜市场。5年来,公司科技成果不断应用海外项目,并与海外规范相结合,积极践行“中国标准走出去”,编制了《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国际技术标准》,这是集团内第一本面向境外工程的企业标准。“在中交印尼管桩厂,中国标准的管桩畅销东南亚,助力三航占领海外市场。”刘卫星说道。

  “一流企业做标准”。在新的发展航向中,公司会继续制定高水平的企业标准,突出企业技术优势和质量水平,特别是在新能源等领域始终保持领先身位,成为行业内企业标准“领跑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过去的5年,科技创新在公司的转型改革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未来的5年,公司将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动力,让科技创新意识迸发,让科技创新人才汇聚,让科技创新成果落地,以创新驱动实现科技兴企、科技强企。


  策划:三航局党委工作部

  撰稿:张胶东 潘唯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平江路139号     电话:021-64030607

技术支持: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